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前提,,成本分析又可以分成3個層次:
1,、價格/成本分析;
2,、采購成本分析,;
3、采購總成本分析,。其中價格/成本分析指分析產(chǎn)品價格中的成本(價格=成本+利潤),,包括:所以采購總成本分析包括了采購成本分析,而采購成本分析中又包括了價格/成本分析,。在此,,針對成本分析第2層次,也就是采購成本分析進行計算:一,、采購成本=訂貨成本+物資材料成本+存貨成本+缺貨成本1、訂貨成本:包括采購人員的工資,、采購設備場所的折舊,、采購辦公用品的消耗、差旅費、電話傳真費等,,這一部分成本是需要財務進行全年統(tǒng)計得到最后的結果的,。2、物資材料成本=數(shù)量*單價(價格/成本分析就是分析單價)(假設不存在折扣),。b,,材料的保管費用,而保管費用指倉庫的設備場所折舊費,、倉庫人員的工資,、物資材料存貨時變質(zhì)報廢的損失、材料的保險費用等總和,,物資材料占用的資金利息是單次可以計算的,,而保管費用則是財務全年統(tǒng)計的數(shù)據(jù)。4,、缺貨成本,;因為缺貨而支付的費用,包括停工待料費用,、加班費用,、場所設備的折舊費用,因為延誤向顧客交貨而支付的罰金等總和,,這一塊也是要靠財務全年統(tǒng)計的數(shù)據(jù),。假設:年訂貨總成本為Ka,,年保管費用為Kb,,年停工加班費用Kc,年銷售(因延誤交付而支付的)損失為Kd,,年采購總額Ke,,年銷售額Kf,年產(chǎn)值 Kg,,年均存貨總額(年初存貨與年末存貨的1/2)Kh,,月利率Ki,訂貨天數(shù)X,,存貨天數(shù)Y,,缺貨天數(shù)Z,該批材料數(shù)量A,,單價B,。
a 年訂貨總成本為Ka
b 每1元的產(chǎn)品的年訂貨成本=Ka/Ke
c 每件產(chǎn)品的年訂貨成本=B* Ka/Ke
d 每件產(chǎn)品的天訂貨成本= B* Ka/Ke/365
e 每批產(chǎn)品的天訂貨成本=A* B* Ka/Ke/365
f 實際訂貨天數(shù)下的每批產(chǎn)品的訂貨成本F(1)=X* A* B* Ka/Ke/365
a 年保管費用為Kb
b 年均存貨總額(年初存貨與年末存貨的1/2)Kh
c 每1元的材料的年保管費用=Kb/ Kh
d 每件材料的年保管費用=B* Kb/ Kh
e 每件材料的天保管費用=B* Kb/ Kh/365
f 每批材料的天保管費用=A* B* Kb/ Kh/365
g 實際存貨天數(shù)下的每批材料的保管費用=Y* A* B* Kb/ Kh/365
h 實際存貨天數(shù)下每批材料的占用利息= Y *A*B*Ki/30
i F(3)= Y* A* B* Kb/ Kh/365+ Y *A*B*Ki/30
a 年停工加班費用Kc
b 年銷售(因延誤交付而支付的)損失為Kd
c 年銷售額Kf,年產(chǎn)值Kg,,年采購總額Ke
d 由于采購延誤導致的年停工加班費用=Kc*Ke/Kg
e 由于采購延誤導致的年銷售(因延誤交付而支付的)損失=Kd* Ke/Kf
f 由于采購延誤導致的年缺貨總成本= Kc*Ke/Kg+ Kd* Ke/Kf
g 每1元的材料的年缺貨成本= Kc*/Kg+ Kd* /Kf
h 每1元的材料的天缺貨成本=(Kc*/Kg+ Kd* /Kf)/365
i 每件材料的天缺貨成本=B*(Kc*/Kg+ Kd* /Kf)/365
j 每批材料的天缺貨成本=A* B*(Kc*/Kg+ Kd* /Kf)/365
k 實際缺貨天數(shù)下的每批材料的缺貨成本F(4)=Z* A* B*(Kc*/Kg+ Kd* /Kf)/3655,、每批材料的采購成本F= F(1)+F(2)+F(3)+F(4)
F= X* A* B* Ka/Ke/365+ A*B+ Y* A* B* Kb/ Kh/365+ Y *A*B*Ki/30+ Z* A* B*(Kc*/Kg+ Kd* /Kf)/365
F= A* B*[ X* Ka/Ke/365+1+ Y* Kb/ Kh/365+ Y * Ki/30+ Z*(Kc*/Kg+ Kd* /Kf)/365]以上公司成立的條件是供應商的材料是一次性交付的,材料入庫后也是一次性出庫的,,而且單價沒有折扣,,假如同一批材料不是一次性到貨或者入庫后并非一次性出庫的,而且每一次到貨的數(shù)量和出庫的數(shù)量是不均勻的,,則在每一塊子成本中需要使用(數(shù)量,、天數(shù))的二元函數(shù)的定積分求值。F=∫∫t*dt dq (t天數(shù),,q數(shù)量)之所以考慮用每1元的材料來分配年度各項成本而不是以訂貨次數(shù)來分配,,是因為現(xiàn)實中經(jīng)常是一次訂貨并非是一個產(chǎn)品(一張定單上有很多產(chǎn)品),這一次1 產(chǎn)品與2產(chǎn)品同時訂貨,,而下一次1產(chǎn)品又是與3產(chǎn)品同時訂貨,,那么這2次中1產(chǎn)品的訂貨成本就無法計算了,但是按照每1元的材料來計算,,只要價格確定,、數(shù)量確定,則不需要考慮訂貨次數(shù)的影響了,,同樣分配年存貨和缺貨成本也是這種原因,。從公式中可以看出,如果減少X,、Y,、Z也就是訂貨天數(shù)(采購提前期)、存貨天數(shù),、缺貨天數(shù)都可以降低采購成本,。相反就增加采購成本。假設Q公司的年訂貨總成本為100萬,,年保管費用為1000萬,,年停工加班費用200萬,年銷售(因延誤交付而支付的)損失為100萬,,年采購總額6000萬,,年銷售額9000萬,年產(chǎn)值1億,,年均存貨總額(年初存貨與年末存貨的1/2)600萬,,月利率0.5%,。某一次采購材料S:訂貨天數(shù)30天,存貨天數(shù)5天,,缺貨天數(shù)2天,該批材料數(shù)量1000個,,單價10元/個,,合格數(shù)量900個,廢品單價6元/個(廢品不存貨,,立刻處理,,所以廢品不占用存貨成本)。嘗試計算此次的采購成本F,。(供應商的材料是一次性交付的,,材料入庫后也是一次性出庫的,)1,、訂貨成本F(1)= X* A* B* Ka/Ke/365=30*1000*10*100/6000/365=5000/365元=13.69862,、材料成本F(2)= A* B=1000*10=10000元3、存貨成本F(3)= Y* A合格* B* Kb/ Kh/365+ Y *A合格*B*Ki/30
=5*900*10*(1000/600/365+0.5%/30)=45000(0.0045662+0.0001667)
=212.9805元4,、缺貨成本F(4)= Z* A* B*(Kc*/Kg+ Kd* /Kf)/365=2*1000*10*(200/10000+100/9000)/365=20000*(0.02+0.0111111)/365=1.7047元采購成本F=13.6986+10000+212.9805+1.7047-600=9628.3838元
如果真能這樣來計算采購成本,那么每一次采購的成本都是可以計算出來,,大家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只要多減少1天的訂貨天數(shù)(采購提前期),、存貨天數(shù)、缺貨天數(shù),,那么節(jié)省下來的成本都有據(jù)可查了,。【本文整理自面包板社區(qū),僅供交流學習,,侵刪,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