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三板消息,,全球芯片供應短缺近兩年來,強勁的需求“喂撐”各大半導體廠,,多數(shù)廠商業(yè)績創(chuàng)新高,,股價持續(xù)飆漲,但近日這個趨勢可能正在轉變,。
成熟制程“凍漲”
據(jù)臺灣經濟日報,,晶圓代工廠近期陸續(xù)通知IC設計客戶,短期內不會再調升成熟制程代工價格,,終止自2020年底以來報價連續(xù)六季價格上升走勢,。隨著報價出現(xiàn)“凍漲”信號,晶圓代工成熟制程“史上最長多頭行情”恐告歇,。
此前,,晶圓代工成熟制程行情好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,包括面板驅動IC、電源管理芯片,、微控制器(MCU),、車用芯片等需求大增,聯(lián)電,、世界先進,、力積電等廠商價格漲不停。甚至破天荒傳出IC設計廠不惜以“競標”方式向晶圓廠加價要產能,,拉出一波“連續(xù)六季報價揚升”的史上最長多頭行情,。
業(yè)界分析,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報價傳將停止?jié)q價,,應與大尺寸面板驅動IC(DDI),、觸控與顯示驅動器(TDDI)、非蘋手機用電源管理IC市場需求轉弱,,導致庫存上揚待去化有關,。不過,晶圓代工廠不再漲價,,不代表就是產能松動,,尤其和車用相關的28/40/55/65/90納米甚至0.13微米、0.18微米等仍非常吃緊,。
晶圓代工廠中,,臺積電營收獲利主要來自于先進制程領先,成熟制程則多為先進制程配套服務或是轉向特殊應用,,因此受成熟制程代工價格波動影響不大,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臺積電去年第4季營收來自28納米營收約11%,,其他成熟制程約26%,,更大營收獲利來源為5/7納米帶動產品均價,16納米則為配合網通WiFi 6相關升級需求,。
而聯(lián)電,、世界先進、力積電都以成熟制程為主力,,業(yè)績與報價走勢關系更為密切,。
針對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報價凍漲傳聞,聯(lián)電回應,,公司2022年產品平均單價年增幅達14%至16%的看法不變,。
業(yè)界判斷,一旦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報價漲勢停止,,主要反映在世界先進大尺寸驅動IC相關應用訂單,。
力積電則強調,,先前客戶都尚未簽長約,但后來為了確保產能,,都改簽訂長約,,因此現(xiàn)在的價格以長約價為主。
IC設計廠有“余貨”
隨著晶圓代工報價漲勢緩和,,IC設計廠成本壓力一定程度上有望緩解。在此之前,,IC設計廠還因為多種因素疊加影響,,面臨庫存承壓和下調報價雙重壓力。
此前IC設計廠已設法獲得長期代工產能支持,,且此類長約多是價格處于高位,,同時也沒有從所有下游客戶獲得出貨承諾的相關保障。近期俄烏戰(zhàn)爭引發(fā)的政治和經濟風險不斷上升,,導致終端設備需求被抑制,,這令IC設計廠的報價面臨下行壓力。
本月初,,集創(chuàng)北方剛剛打響今年驅動IC漲價“第一槍”,,富滿微緊隨其后調漲報價。前者表示,,由于Q1-Q2上游晶圓價格持續(xù)上漲,,為確保產能和供貨,所有LED顯示驅動產品含稅價格在現(xiàn)行價格基礎上上調5%-20%,,4月1日開始生效,;后者漲價原因同樣是晶圓環(huán)節(jié)報價上漲,所有LED顯示驅動產品在現(xiàn)含稅價格基礎上上調10%,,4月1日起生效,。
業(yè)內人士分析,若富滿微等IC設計廠維持高報價出貨,,出貨量很可能出現(xiàn)削減的情況,。因為近期市場行情已經開始出現(xiàn)微妙的轉變。
這種轉變體現(xiàn)在IC買賣雙方的交涉上,。有業(yè)內人士私下透露,,過去向驅動IC廠要芯片,是要拜托對方多給一點芯片,,現(xiàn)在的情況是相關芯片廠反過來問客戶:“我還有貨,,你要不要多拿一點?”
業(yè)內分析,,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,,占據(jù)龐大成熟制程產能的驅動IC相關品項更因筆電、面板市場走向疲弱,導致庫存升高,,報價回跌,,因而開始縮手投片量,不僅導致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報價漲勢告終,,也讓相關驅動IC廠承壓,。
另外,今年第2季大型面板驅動IC需求可能進一步放緩,,甚至還有跌價疑慮,,盡管電視會有季節(jié)性回升的需求,但在筆電需求走軟下,,整體IT面板需求也在降低,,都不利驅動IC相關廠商。
暫時性還是周期性衰退,?
業(yè)內分析,,這一波可能是單一季度的調整或暫時性的下滑,但不排除另一種可能,,如果需求遭外部因素影響而萎縮的程度過大,,大到超過全行業(yè)新增產能,或將導致轉向周期性衰退,。
因此,,要判斷是短期性下滑還是周期性衰退需要綜合市場需求、供應端情形和新增產能等各個方面來看,。
需求端方面,,PC、筆電,、電視,、智能手機需求明顯降溫,下游客戶陸續(xù)下調今年出貨目標,,例如,,業(yè)內盛傳蘋果砍單30%,且新一波砍單潮蔓延至PC業(yè),,在聯(lián)想領頭下,,近期幾乎所有一線PC品牌包括華碩、戴爾,、聯(lián)想,、宏碁、惠普等都開始下調年度出貨目標,,平均調整幅度達兩位數(shù)百分比,。產業(yè)鏈籠罩著調整壓力下,。
供應端方面,由于終端產品需求疲弱,,加上國際情勢持續(xù)緊張,、中國因近期疫情擴散采強行封控等事件,先前受到產能排擠的芯片讓供應鏈有機會取得較充足的供給,。
新增晶圓產能方面,,SEMI分析報告指出,2021年12英寸產能增長10%,,預計2022年增長11%,,2023年增長8%,2024年增長9%,;8英寸產能2021年增長6%,預計2022年增長5%,,2023年增長3%,,2024年增長2%;2022年內存容量增長7%,,2023年增長3%,,2024年增長5%;功率相關產能將在2022年增長12%,,在2023年增長8%,,在2024年增長8%。
整體來看,,年度新增產能差不多是個位數(shù)增長幅度,,而占據(jù)市場大頭的消費電子的砍單幅度顯然更大,加上且受排擠的芯片的供應逐漸舒緩,,盡管當下車用芯片需求仍強勁,,但仍要警惕存在芯片需求逆轉以及周期性衰退的可能性。
小結
隨著市場行情出現(xiàn)變數(shù),,也讓占據(jù)大頭的智能手機,、PC、筆電等消費類IC的價格下跌,、縮手向晶圓代工廠投片的窘境,,去年瘋搶成熟制程產能的盛況不再,也讓原本推升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報價一路上揚的引擎熄火,。
盡管車用市場需求仍然強勁,,但業(yè)內需要警惕警惕存在結構性芯片需求逆轉以及周期性衰退的可能性。